且看澳大利亚如何推进农牧业机械化
2021-08-23 19:01:31
  • 0
  • 0
  • 15
  • 0

一、发展概况

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澳大利亚推进农牧业机械化的历史约有170 余年。

1843年,澳大利亚引进西欧的农机技术,生产出第一台收割机,并继而开始生产和使用适应本国条件的圆盘犁、松土机、收割机等畜力农机具。十九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开始发展绵羊剪毛机械化,随后开始生产和使用小型畜力机械。二十世纪初开始引用大型牵引式和自走式农业机械,并建立与农牧业相适应的农机工业。

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推进甘蔗收割机械化。到1939 年,澳全国拖拉机拥有量为 4.19 万台,1950 年达到 10.38 万台,比 1939 年增加了一倍以上。1960 年达到25.35 万台,1970 年拖拉机拥有量达到33.50 万台,当年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为 6.3 万台。

在牧业机械化方面,很早就发展使用包括以太阳能为能源的各种类型牧栏设备,牧区供水用风力提水设备,草地更新和改良用各种设备包括松土补播机、大型喷灌设备等;用于防治绵羊疫病的液压控制操作台和药浴设备等;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熟练程度的各类剪毛机,以及包括剪毛、打包、压包等成套设备的剪毛房等。在甘蔗生产机械化方面,发展了从耕地、种植、中耕、灌溉到收获、装载、运输等一系列成套作业机具。

自1970 年以后,拖拉机保有量在70年代达到33万余台以后,即基本保持稳定;同时,联合收刻机达6.3万台,挤奶器达23万台。一些规模较大的农牧场从二十世纪50年代就开始使用飞机进行播种、施肥和喷洒农药等项作业。可以说,澳大利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基本实现了农牧业机械化。


二、澳大利亚农牧业机械化的主要特点

1. 农机工业发展较早

澳大利亚的农牧业机械工业起步于十九世纪中期。100多年来,本国生产的产品包括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大型机引农具、牧草机械、剪毛机具、牧栏装置、喷灌和滴灌设备、水泵、果树作业机具、马铃薯生产作业机具和风力发电机等。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农用飞机。

许多产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如森比姆公司是世界主要的剪毛机生产企业。位于昆士兰州班达伯格的奥斯托夫特工厂生产的甘蔗收获机,除供应本国全部需要外,还销往世界45个国家,拥有世界甘蔗收获机械市场的90%。欧美许多跨国公司如国际收割机公司、艾里斯·查默斯公司、思必利·新荷兰公司和约翰·迪尔公司等都在澳设有工厂或与澳资联合经营工厂。畜牧机械比较发达,上世纪60 年代全面实现甘蔗机械化, 80 年代种稻全部实现机械化和化学化。

2. 专业化、集约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

1988年平均每劳动力生产粮食食54012公斤,肉类7048公斤,分别比1970年提高77%和32%。规模较大的农场从50年代起就开抬使用飞机播种、施肥、喷洒农药。1957年飞机作业面积59.3万公顷,1975年增至677.63万公顷。同时,拖拉机向大功率和高速度方向发展,机引农具向大型宽幅、联合作业方向发展,作业机具向成套发展,拖拉机向大功率和高速度发展。

3. 牧业生产机械化

牧业实行牧草和小麦轮作,围栏放牧,通过草场改良增加载畜量。牧草从种植到收获全部使用机械。牧草播种采用圆盘开沟播种机、免耕播种机,用机动喷雾机和农用飞机喷农药、除草剂;牧草收获采用收割、搂草、压扁、打捆联合收获机,也有部分使用割草机、指轮或滚轮搂草机、压捆机进行分段作业的地区。

牧草生产基本上是以农场为单位,自然放牧草场一般每10 年播种一次,每年需施肥 2-3次,如需品种改良,则播期缩短;专门收割用作干草饲料的草场,每年播种、收割一般三茬左右。草场耕翻、牧草播种、施肥、除草、收割、捡拾、打捆、挤奶、剪毛等各个环节都使用机械来完成,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剪羊毛机器人是澳大利亚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制造出来的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在活的动物身上进行作业的机器人。它用一只手按住羊的头部,用两只手按住羊的脚,把羊按在专用的平台上,还有两只手拿着两把剪刀,贴着羊的身子飞快地剪羊毛。不论是大羊、小羊、肥羊和瘦羊,它都能把羊毛剪得干干净净。在剪羊毛时,羊常常会乱动,但是机器人手中的剪子也不会伤着羊的皮肉。随着科技的发展,剪羊毛机器人也不断地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机器人。

4. 种植业生产机械化。

澳大利亚种植业机械化的特点是:种植业中的重要农作物为小麦、甘蔗,其次是大麦、燕麦、棉花、水稻、牧草等。小麦、水稻、大麦、燕麦、牧草等作物早在1970 年左右就实现了生产机械化,广泛采用大功率轮式拖拉机配带宽幅,联合作业机组进行作业,如配套施肥播种机宽达 21m,至今保持着高度机械化水平。

甘蔗是澳大利亚的主要农作物,甘蔗从农田建设、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装卸等各环节都使用机械作业,每个农业劳力年均生产甘蔗4000吨。甘蔗机械化程度超过 90%,其中甘蔗收获机械化达 99.9%。甘蔗收获主要采用切段式收获,甘蔗切段后用大型拖车、重型汽车和火车运往糖厂;灌溉用大型喷灌机。近年来,澳大利亚的农场逐步呈现出向大农场化集中的趋势。借助卫星导航技术引导拖拉机作业,作业精确度误差不超过2cm,可以把整块地划分成一垄一垄,每垄宽 25cm,施肥、播种一次性完成。

大农场大都使用飞机作业,种植水稻、喷洒农药。一架飞机一天能播种2000亩水稻,其产量并不比插秧的低。用飞机施化肥,既快又匀,一架飞机每天可施肥三四十吨。利用飞机化学除草、灭虫也是非常普遍。

5. 农牧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程度较高。

由于农牧场大都远离城市,澳政府特别注意建立系统庞大的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由农机制造商提供全套零配件,做到及时维修,不误农时。农牧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一切环节,都可以由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有关服务,只要农场主愿意,都可以请专业公司或有关的科研、学校、技术推广部门来完成。

农机服务社会化,包括农机作业服务社会化和农机售前售后服务社会化两个方面。各农场虽拥有不少各类拖拉机、施肥机、除草剂喷洒器等农业机械,但一些成本高、使用时间短的农业机械,如割草机、打捆机、播种机等,一般由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拥有,根据需要为农场提供机具租赁服务或直接提供作业服务。一些农机服务公司既直接提供作业服务,又开展机具租赁服务,还回收旧机具,服务范围覆盖方圆 40~50km。一些农业合作协会,以签约服务的方式向农场提供机械作业等服务。在农机售前和售后服务的社会化方面,一般是以机具经销商为主。如美国约翰迪尔农机公司在澳设立的一个地区代理机构,共有 9 人,拥有 4辆技术服务车,90%以上的精力是跟农民联系,了解市场、传授技术、宣传约翰迪尔公司的新产品,并对售后机械进行跟踪服务,服务范围涉及方圆100km。同时,澳大利亚拥有较为完整的农业科研服务体系,包括从品种选育到疾病防治、检疫监测及其产品保鲜供应等方面。农业科研机构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多单位、多部门协同合作,形成了科学研究、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农业科学技术支持网络。


三、澳大利亚推进农牧业机械化的主要做法

1. 鼓励小农场主放弃土地。

澳大利亚农牧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农场,农场均为私人所有,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农场。农场规模大小不等, 最小的也在 50 公顷左右, 大的农场一般拥有数千公顷以上土地。一般而言,农场主及其家庭成员是农场的主要劳动力,只是在农忙时,会请一些工人做辅助性工作。

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政府利用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减免税收等办法鼓励小农场主放弃土地。如1977年政府向准备离开和已经离开的劳动者提供贷款,资助其重新创业,成功者,贷款变为无偿赠与;失败者,再以7年为限偿还政府,贷款以加速农业劳动力转移。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及便于机械化大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政府利用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减免税收等办法鼓励小农场主放弃土地。如向准备离开和已经离开的劳动者提供贷款,资助其重新创业,成功者,贷款变为无偿赠与。

2.调整税收政策鼓励农业机械的使用和更新。

一是对农业机械返还燃油税,鼓励农机作业。为筹集公路建设资金,联邦政府1957 年 开征柴油国内消费税,但对不上路的农业机械发放免税证书,农场主凭证购买免税燃油。1982 年免税证书废除,《柴油补贴方案》 ( DFRS) 出台,所有柴油均含燃油税,但农业机械等非公路使用者可以申请全部或部分退税。2000 年出台新的《燃油和代用燃料补助方案》 ( DAFGS) ,对农用柴油实行全额税款补贴,补贴率为 0.38143 澳 元/升。具体方法是农场主购买农业机械后注册登记,作业时按市场价格购买柴油,然后凭购油发票每三个月向税务部门申请退税。为了避免骗税,法律要求农场主将购油发票保存 7 年以上,时刻准备接受税务部门核查。税务部门加强监控与抽查,对违反规定者给予双倍惩罚。

二是对农机实施快速折旧优惠税,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和更新。方法是农场主购买新的农业机械,可以通过快速折旧的方式,加大年度分摊成本,进而使其应纳税额相应减少。

三是对农场主实行优惠贷款与减免税收。澳联邦政府通过各大银行和政府机构,设立农场开发贷款基金,对农场主的各项开发项目、基建项目、官方土地出售或出租以及自然灾害救济等提供贷款。同时,对年收入不足1.6 万澳元的农场主实行减免所得税政策,并在关税上对国内农业需要的产品进口给予优惠待遇。

四是对农业生产资料进行补贴。1952年以前,澳联邦政府对新型农业机械第一年减免40%的税金,以后改为25%。一些州政府对农场主购买新设备时提供了18%的补贴。60年代开始对化肥和石油产品给予津贴,如通过州政府给石油公司津贴,并规定售给农村石油批发价格不得超过城市的批发价格。

3. 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农牧业机械的广泛使用与维护需要众多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政府重视对农机推广人员及农业从业者进行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使得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据早些年的统计,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农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31%。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农渔林业部的一大职能,就是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农业教育分为三大类: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培训。由于农民居住十分分散,澳政府大力推行农业技术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的特点是办学形式灵活,服务功能齐全,开放程度高,贴近社会需求,注重能力培养,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

澳政府从1997 年开始,在 4 年内投入1.79 亿元实施“农业推进澳大利亚”(Agricul-tural Advancing Australia- AAA)战略,其中 0.97 亿元由政府向从事农业生产的所有人员,包括农场主、家属、雇工提供资助,用于提高生产技能和农场管理水平。许多直接面向农场主和农场工人的 TAFE (技术和继续教育) 应运而生,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得到快速发展。

据新州初级产业部的官员介绍,该单位下属两个面向农场的职业技校,对农场孩子和低收入者参加培训给予资助,每年的学杂费约 2.4 万澳元,由州政府和个人分别承担一半。

4. 大力支持农业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

为了鼓励农技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澳政府根据需要设立专项研究基金。如果 50%以上的农户投票赞成研发某项技术,那么政府将就此征收某项研究基金税,则所有农户都必须照章缴纳。根据基金缴纳数额,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予以实行 1∶1∶1 的配套措施,再投入到科研单位中去。相当于联邦政府出资三分之一,州初级产业部以物化的技术、设施、设备等方式投入三分之一,从农民征收的基金税占三分之一。

澳政府设有规模很大的"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其中农业部分的试验机构为农牧场主选育优良品种,改善农业机具及耕作制度,防治作物、牲畜病害,提倡科学管理。各州也设立试验站。政府还常常按项目的方式进行补助,强化某方面的研究与技术推广。

据介绍,维多利亚州初级产业部设有74个直属机构 (研究、推广点) ,承担对多项农产品及生产工艺和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根据项目的性质,约有 50%--70%的经费来自政府财政拨款资助。经费的其他来源还有行业协会和公司的赞助,从受益于新技术的农民的收入中提取,以及私人或其他技术推广机构实行有偿服务的收入。

5. 重视和加强农机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颁发了严格的农业机械安全标准,对涉及噪音、污染排放、人身安全等方 面做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并规定对上路行驶的拖拉机实行牌证管理。政府要求农场主对老式的拖拉机加装防翻滚装置 (ROPS),每台给予250 澳元的改装补助,补助比例约为30%。2006年补助金额降低至150元。对于不改进机械安全性能的农场主,会予以警告,乃至重罚。

近年来,澳大利亚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呈现低耗型、环保型和智能型的特征。250—300 马力的大功率、多功能的组合式机具在市场受欢迎,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作业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农用航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比较普及。昆士兰州农场主新购置的拖拉机很多都带有GPS 系统,精准农机作业可以比传统方式节约燃油 15%左右。

6. 积极发挥农业行业协会的作用。

澳大利亚建立了上下联通的农业协会组织,全国农民联合会 National Farmer's Federa-tion ( NFF) 成立于 1979 年,由核心机构、农产品理事会和各州农民组织等三大部分组成。据昆士兰州农民联合会(Queens-land Farmers Federation--QFF)的秘书长John Cherry先生介绍,QFF由8个农业协会团体组成,每个协会都有会员 200-300人,其经费主要来自会员交纳的会费和承担政府的有关课题项目。

QFF 的主要职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代表会员利益,游说政府制定有利于其会员的政策;二是负责与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沟通,寻找新的技术,引进新的机械和设备,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示范,满足生产需要;三是收集和提供有关市场信息,帮助农民开拓国内外市场。

澳政府对农民联合会非常重视,极力支持他们发挥作用,指导方式由直接转为间接。一是联络员制度,指定专人参加协会的董事会,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其要求,为制定有关政策创造条件; 二是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对重点发展行业的协会直接给予财政支持;三是资助行业协会开办现场会、技术培训及信息传播等。


结语

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与应用,加上其他因素,有效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据澳大利亚统计局最新资料,澳全国现有3.77亿公顷农业用地,87,800家农业企业,生产了 6100 万吨谷物和大田作物,饲养绵羊和羔羊超过 6400 万只,肉牛超过2100 万头。澳大利亚2019-2020财年农业总产值为610 亿澳元。这个数字对于总量近2万亿澳元的GDP占比不显著,但是却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农业与畜牧业产品除供应国内,几乎全部对外出口,每年的出口额在450亿澳元左右。澳全国农业人口不足 80 万,占全国人口不到4%。一个农民年均产值约76000澳元,折合人民币约38万元。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居世界前列。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