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以下简称新州)地方政府选举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在澳大利亚六大州中,以悉尼为首府的新州非常重要,而且华人最多。此次新州地方政府选举,参加竞选的华人超过历年。在我熟悉的朋友圈中,就有周硕(Simon Zhou)、刘娜心(Nancy Liu)、魏征(Leo Wei)、王斌(Ben Wang)、罗冲(Felix Lo)、季臻(James Ji)、蔡定杰(Benjamin Cai)、宋玉昆(Henry Yukun Song)和朱嘉源(Brendon Zhu)等人分别参加所在区的议员竞选,肯定还有许多我不熟悉的朋友也在积极参选中。
从左到右分别为:季臻,罗冲,周硕,蔡定杰,李晓民
澳大利亚是一个选举制度比较完善的资本主义国家,联邦、州和地方政府都经由选举产生。任何一个人,要想成为国家、州或地方政府的领导成员,必须通过选举。而人们的参政欲望往往是由其政治取向、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决定的。
华人进入澳大利亚已有200多年历史。二战以前,移居此地的华人多为劳工,社会经济地位低下。伴随着澳洲社会的不断发展,华人社区也取得显著进步。华人大多经历了从三“刀”(菜刀、剃刀、裁缝刀),到六“师”(律师、医师、工程师、会计师、高级技师和大学教师)的变化,而现在正迈向更高阶段的四“家”(企业家、科学家、资本家、政治家)。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一个成熟的华人社会逐步形成,华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及参政意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参政的热情持续高涨,参选议员的华人越来越多。尤其是新一代澳大利亚华人, 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和民主自由观念的熏陶。他们认识到, 为了保护华人社群的整体利益, 争取与其他民族平等的权益,必须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和地方管理,而澳大利亚长期实行强制性的选民登记与投票制度及多元文化政策, 也在客观上推进了包括华裔在内的各少数民族群体对政治的关注与参与。
翻开历史,澳洲大陆很早就有华人参政的记载。1913年,朱俊英当选澳大利亚联邦上议院议员,他是进入澳大利亚国会的第一位华人。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华人参政显现出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局面,出现了像沈慧霞、余瑞莲这样杰出的华裔女议员。1990年25岁的刘威廉作为国家党代表之一竞选成功,成为澳大利亚国会史上最年轻的议员,这说明澳大利亚华人已认识到在这个多民族与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度里少数民族参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标志着澳大利亚华人的参政已进人了一个新阶段。1998年陈之彬当选为澳大利亚国会议员。2001年在工党内受到器重的黄英贤当选为国会议员。2011年刚刚成功当选西澳大利亚州伯斯市议员的刘治欣又在9月的联邦大选中成功当选联邦国会议员。廖嫦娥2019年在澳洲联邦大选中险胜同为华裔的对手杨千慧,获选为奇泽姆(Chisholm)选区联邦众议员,同时成为首位华裔澳洲众议员。
相比联邦议会,在州一级,特别是华人聚集程度高的州,当选州议员的华人更多。1987年沈慧霞当选新南威尔士州上议院议员,成为新南威尔士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入议会的华人,也是第一位华人女性议员。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华人参政进入高潮期,在南澳大利亚州,余瑞莲也在1990年成为该州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和华人女性议员,并在1997年再次当选。1994年在华人较少的北领地,林顺发作为乡村自由党代表当选为该地议员。1999年,曾筱龙和黄肇强分别代表工党和团结党当选为新南威尔士州议员,此前曾筱龙自1991年起一直担任悉尼市议员。
市一级政府也陆续出现了华人面孔。1966年,陈天福出任达尔文市市长,是全澳有史以来第一位首府级城市华裔市长。1984年艾力克·林(Alec Fong Lim )首次竞选上达尔文市市长。林顺发1988年担任爱丽丝泉市副市长。1991年,著名华裔建筑设计师曾筱龙经过华人各界的大力推戴,当选为悉尼市副市长,这是澳大利亚建国二百余年来华人首次取得大都市政府首脑的职位。曾筱龙在1991年至1999年期间连任两届悉尼副市长。同年,林丽华代表团结党当选奥本市议员,并推选为市长。1995年,邬延祥当选艾士菲市首位华裔独立议员。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华人参政者愈来愈多。2000年,黄国鑫当选阿德莱德议员并出任市长。2001年,蔡伟民当选昆士兰州议员。同年,来自中国香港的华人苏震西(John So)成为墨尔本首次推行全民普选所产生的市长。2008年,梁瀚升作为自由党代表,当选宝活市议员并出任副市长,值得一提的是,梁瀚升是澳大利亚政坛上唯一拥有完全中国大陆背景的政府官员。2008和2012年,王云梅以工党代表两度当选艾士菲市议员。2009年,蔡伟民当选昆士兰州议员。2011年,刘怡欣当选伯斯市议员。2011年,刚获得西澳大利亚州该年度唯一的“杰出商业移民奖”的顾丽君当选为西澳大利亚州议员。2012年,卡特丽娜·林(Katrina Fong Lim)以56.6%选票力压达尔文市前市长,成为达尔文市历史上首位华裔女性市长。同年,靠近悉尼的好市围市,有刘娜心、单伟广、吴金营三位华裔当选该市议员,他们分别代表团结党、工党、自由党,其中刘娜心曾于2008年就当选该市议员,此后2012和2017年又成功连任,并于2013年出任好市围市副市长。2013年王国忠当选新南威尔士州议员。同年,苏西当选墨尔本市议员,陈英群当选吉朗市议员,陈德阿当选林活市议员。
2008年10月23日,新南威尔士州华人市议员齐聚中国驻悉尼总领馆
2017年,是华人竞选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周硕首次参选莱德市议员即获成功,并于2018 年出任莱德市副市长。刘娜心成功连任好市围市议员。Ted Seng当选兰域市(Randwick)议员,他自从1995年始就一直担任议员,并曾两度担任过兰域市市长。韩以文当选巴拉玛打(Parramatta)议员,他曾任澳洲贸易委员会的官员。黄堃当选坎伯兰(Cumberland)市议员,现任工党联邦参议员的办公室助理,之前任工党新州影子市政厅办公室助理。陈英生医生当选宝活(Burwood)市议员。Sam Ngai当选Ku-ring-gai市议员。23岁的朱嘉源(Brendon Zhu)当选威乐比市议员,当年的朱嘉源为新南威尔士大学学生,正在攻读双学位。
这些成功当选的华裔市议员当中,有的来自中国香港,有的来自中国大陆,有的在澳洲本土出生长大,有的来自东南亚等国家。其中的80后吴金营和周硕,均为从中国来澳的留学生;90后则有黄堃和朱嘉源。黄堃9岁时从福州随家人移民到澳洲,朱嘉源则在澳洲出生长大。在2016年的澳洲联邦大选中,韩以文和周硕被工党推选为参议院候选人。黄堃则在2015年新州大选中被工党推为新州上议员候选人。
据不完全统计,从1913年至2019年的百余年间,华人通过选举当选澳大利亚各级政府的议员超过40人,其中进入联邦议会的华人有6位。
除了竞选参政以外,通过委任方式担任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官员的华人则屈指可数。
1987年,颜清潢任联邦政府移民与民族事务部审查委员会委员;1994年邝惠莲任联邦政府人权及平等机会委员会反种族歧视专员。在联邦政府任职最有名的当属黄英贤,2007年陆克文领导的工党贏得大选,黄英贤被任命担任联邦政府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部长,成为首位进入内阁的华裔。2010年吉拉德赢得工党内部选举,取代陆克文成为澳大利亚总理,黄英贤随即被任命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金融部长,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黄英贤也成为澳大利亚华裔精英代表。
在州一级政府,1979年,杨锦华任维多利亚州移民资源中心财政主管及主席;2000年,林顺发担任北领地政府房屋、地方政府和中部澳洲事务部长;蔡伟民于2009年担任昆士兰州能源、矿产和资源部副部长。
综上所述,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华人参政热情持续高涨,参政人数逐渐增多。出现这种现象至少与四个因素相关:一是华人队伍越来越庞大,已经成为澳洲最大的少数民族;二是华人对澳洲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获得普遍认同;三是华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及生活状况普遍较优;四是华人的话语能力和参政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澳大利亚华人参政还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20世纪初就有澳大利亚华人幵始参政,但真正意义上的参政意识觉醒是从20世纪80年代并在90年代达到高潮,参选的华裔人数不断增长,成功当选的显著增多,但与其他华人较多的国家相比仍处于落后的状态。
第二,近年来进入澳大利亚各级议会或者担任政府公职的华人逐渐增多,大多以地方型为主,全国型较少,掌握实权的更少。因此,虽然华人议员增多,但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
第三,华人一般还是通过进入主流政党参加竞选,也有华人自行组党参选,在各级竞选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参政华人的背景发现,几乎所有参政的华人都没有在大陆生活过较长时间,除了梁瀚升在中国大陆完成了系统的教育并且工作过一段时间以外,其他都是从香港、澳门、东南亚或其他国家移民澳大利亚的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
总的来说,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华人,特别是美国和东南亚的华人,澳大利亚华人参政起步晚,虽然在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意识觉醒,蓬勃发展,但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明显与华人民众在澳大利亚的社会经济地位及所占人口比例不相适应。华人的政治地位没有上升到应有的位置。澳洲社会对华人还存在一些歧视现象。这就说明,华人群体需要更多的政治代表,发出属于华人的政治声音,使得华人群体在澳洲社会有更大的政治影响力,不再让华人在面对政府批评或媒体攻击时而被动。这也是未来华人社群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
最后,我要对目前正在参加新州地方政府议员竞选的华人朋友们说一句,你们正在书写澳洲华人历史的新篇章!无论胜负,我们都为你们的参政意识、责任担当和勇敢的挑战精神点赞!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