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最美公路 度澳洲国庆
2022-01-25 19:02:56
  • 0
  • 0
  • 24
  • 0

1月26日,是澳大利亚国庆日(Australia Day)。1788年1月26日,菲利普船长率领英国船队登陆杰克逊港(Port Jackson,即今天的悉尼港)。菲利普在这里插上英国国旗,将澳洲列入大英帝国的国土。从此,澳洲大陆的命运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原始社会迅速跨入资本主义社会,由原住民文化逐步演变为现代文化。

1994年,联邦政府将1月26日定为“澳洲国庆日”(Australia Day)。根据法律,国庆日全国放假一天。像其他国家的国庆日一样,澳洲的国庆日总是带给澳洲国民欢乐、自豪和希望。澳大利亚各大城市都会举行各种大型的庆祝活动。澳洲民众习惯举行巡游、烧烤、文艺表演和烟花滙演,很多人选择旅游度假。

每年的国庆期间,我们一家子总要外出旅游,轻松快乐地度过假期。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年国庆假期我们到大洋路旅游。

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位于墨尔本西南,全长276公里,它像一条彩带蜿蜒飘逸在南太平洋惊涛骇浪和维多利亚青山秀林之间。1980年代初被定为澳大利亚国家公园对游客开放,成为澳大利亚著名的观光景点。欧洲旅游协会评大洋路为全球最漂亮的十大旅游公路的首位,被誉为全世界最壮观的海滨公路。

那天淸晨,我们出墨尔本市区往西南而行,开始游览大洋路。天公不作美,车开出市区不久,就飘起了雨花。据说墨尔本气候奇特,经常出现一天可历经四季的天气。早上是烟雨茫茫,下午也许就是艳阳高照了。望着车窗外,映入眼帘的是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雨滴青翠,草木茂盛,作物金黃成熟,原野错落有致,不时飘过懒散的牛群羊队。有一段公路,两边尽是绿色的牧场,丘陵草坡,绿林原野,线条优美地起伏如绿色的海浪。虽然我去过故国的不少草原牧场,但紧靠着大海,又如此广袤和展现诗情画意的牧场还不多见,遇到这样诱人的美丽景致我不时有一种停车驻足的冲动。

我们沿着海岸线前行,沿途美景迭出。在托尔坎(Torquay),见到路旁矗立一块“Memorial Arch----Eastern View”的地方,意味着我们正式踏上大洋路。

这块石碑是2007年为纪念一战期间牺牲的军人和从前线回来的修路战士而建立的。当时约5万名澳洲士兵从英国返回澳大利亚,正逢国家处于经济萧条期,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只得安排这批士兵开荒修路。从1919年开始施工,经过13年艰苦奋战,1932年竣工,当时只修筑了180公里长的海边公路。石碑上还记载了当时的修路工程路线。

一路上,天空时而云幔紧锁,乌云压阵,时而云开日出,海风徐徐。我悠闲自得地欣赏着窗外的景色。有的地段,一面是海天一色、波澜壮阔,一面是大树参天、青翠欲滴;有的地段可看到海水的冲击造成的一层层断崖和绝壁、鬼斧神工、妙如人绘;有的路段就是在弯曲层叠的山崖上穿行,转一个弯又是一个不一样的景观,有惊无险的境遇让你直觉爽快。天气时晴时雨,车窗上粘着的水滴和雾气也时厚时薄。随着晴雨变幻、日光强弱和路段曲线高低的变化,远处的海浪、沙滩、礁石,还有近处的牧场、森林、小屋和飞鸟,在雾气里时隐时现,使得本来己十分美丽多变的景色,又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妩媚。

车到罗恩(Lorne),这是大洋路上的一个必经小镇。有一段道路两旁全部是烧焦的树林,残枝黢黑,败叶成灰,绵延数公里。

这一带在2015年12月发生了一场森林大火,附近许多居民因为受火势的影响被迫转移,这条路段也被迫关闭。当时我在新闻中知悉维多利亚-大洋路一带森林大火,觉得很遥远。这次却在大洋路上亲眼目睹了烧焦的林木草卉,黑压压一望无际。有几株高大的树干没完全烧枯,还立在路旁,仿佛在向路人诉说着灾难发生时它们在高温中经受的煎熬,还在复述着面临冲天大火时所有动植物的无奈与悲情!然而,生命是顽强的,风雨轻抚大地,一些树枝又绽开了绿叶,焦土中又萌发出点点青翠,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时老天很给面子,一过罗恩,云开雾散,明媚的阳光照耀着蜿蜒伸展的大洋路,沿途一些海岸城镇和渔村,犹如点点珍珠点缀在大路两旁。前行不远,一边是笔直插入大海的嶙峋悬崖,另一边则是大奥特威国家公园(Great Otway National Park)。路段向南突入海岸,那里的岩石高出海面一百多米,岩石顶上有一座灯塔,据说己有一百五十年历史,在天气放晴的夜空里,灯塔的光束,在四十公里外都可以见到。

下午2点左右,终于到了大洋路的末端坎贝尔港国家公园景区(Port Campbell National Park)。景区里有一个景点叫“洛克阿德大峡谷(Loch Ard Gorge)”。1878年6月1日一艘名为“Loch Ard”的英国移民船在开往墨尔本的途中触礁遇难,全船54人中,只有2人大难不死。后人为了缅怀“阿德湖号”凄美浪漫的故事,将这个地方命名为“Loch Ard”。

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赏峡谷的岩石景观,还可以顺著峡谷悬梯下到海边,漫步赏景。由于两岩壁狭小,大潮来时会有滚滚白浪涌上来,进退潮水碰头,卷起一堆白浪。那两座崖壁矗立在海水里,左看似双峰,右看似骆驼,碧蓝的海水犹如利剑微刻,汹涌的浪涛恰似大刀阔斧,呼啸的海风更如强劲的风镐,打造出一幅美丽、雄壮的图景。

十二门徒石(The Twelve Apostles)是大洋路最为壮观的景点。所谓十二门徒石,就是十二块独立的砂岩石,经过数万年风浪的洗礼,被大自然雕凿成酷似人面且表情迥异的十二块岩石,看似悲哀,恰似温柔,巧夺天工。不管刮风下雨,它们象虔诚的圣徒一样坚守在这天涯海角。于是人们引征圣经故事取名为“十二门徒石”。这些门徒石高矮不一,随意地分佈在约五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其中最高的岩石近五十米,直径有五六米。

在大自然洗礼下,质地松软的圣徒石正在一天天变小。有的圣徒不够坚强,被海水和狂风合谋而扳倒。1950年命名这十二门徒石的名称,当时就只有九块矗立的石柱,而后来又变成了七块。门徒们的数量虽然在减少,但剩下的门徒们风采依旧,挺胸昂头顽强屹立在海浪中。

十二门徒石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它们屹立在近海处各具神态,在海风的吹拂下显得神秘坚贞。在过去的一千多万年里,南大洋的狂风大浪慢慢地侵蚀着海岸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在悬崖上形成许多洞穴,洞穴逐渐变成拱门。当拱门坍塌后,这些高达四、五十米的巨石就从大陆岸边分离出去,并因海浪侵蚀岩石风化成各种形态。有的岩石顶部还长有灌木杂草,海鸟在上面歇脚。每尊门徒石四周都是悬崖峭壁,淋漓尽现地壳的沉积层,从顶到底的黑黄环线,把“门徒”装裹的就像穿着黑黄相间服饰的信徒。我注意到,这些被海浪冲出来的奇特崖壁中,有一块连着大陆的岩壁像一头可爱的猪,翘着猪鼻子,散落在它周围的岩石小礁就像小猪猪,大猪在海浪中召唤着那些被冲散的独立小猪猪崖石,十二门徒石原来的名称“猪妈妈和小猪”也许就是由此而来。后来为吸引游客,才根据圣经故事改名为十二门徒。

屹立在海浪中的门徒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觉得非常神奇壮观,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圣经中描述的耶稣的十二门徒早已魂归天堂,而大自然在1000多万年前造就的这些门徒石,它们面对惊涛骇浪却依然傲视群雄挺立在南大洋之中。也许过不了多少年,最终剩余的几块门徒石也将回归大海。

我站在南太平洋这一段最美的海岸线上,领略这里大海的辽阔壮丽和门徒石的奇特风情。阳光照耀下的门徒石,在海风的吹拂下,既显得灿烂辉煌,又显得深沉沧桑。我用快门尽情捕捉这一片令人魂牵梦萦的美景,生怕有生之年再来这里时,这些让人浮想联翩的门徒石已经湮没在万倾碧波之中。

这一年的澳洲国庆节,我们过得很有意义。游览全世界最壮观的海滨公路—大洋路,是我多年的梦想。这一梦想,终于在澳洲国庆期间化为现实。这次旅游和这年的国庆节,令我终生难忘!

(全文完)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